纵观白酒市场,内蒙古有其代表性。河套凭借30亿元销售规模雄视大草原,而下面企业则鲜有超过5亿元规模。这种格局类似于山西、陕西、江西等市场。那么,谁是大草原的“破局者”?
“1+5”格局形成非“一日之寒” 河套是名副其实的省级强势品牌,其30亿元的销售额估计近80010是在区内完成的。从区内市场分布来说,河套也比较均衡,几乎在大多数区域市场都是第一品牌。在河套下面则主要有宁城老窖、金骆驼、鄂尔多斯、蒙古王、奥淳等五个企业,这些企业的销售额几乎都在2~5亿元之间,属于内蒙古酒业第二梯队。
较之于河套,这五个企业有其共性。首先是区域性较强,比如宁城老窖主要在赤峰,金骆驼主要在包头,鄂尔多斯在当地,蒙古王在呼和浩特市等,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山东白酒市场。其次,多数企业的产品结构较低,主要集中在百元以下,这不像河套的产品线较长,而且在百元以上占比非常高,其“河套王”系列占到总量的70%以上。区域性较强、产品档次低,这双重因素影响了第二梯队的发展壮大。当然,区域性较强并不是一个品牌难以发展壮大的因素,而是发展的结果,因为种种原因使得一个企业发展变成了明显的区域性品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只想在一个城市销售,拓展全内蒙古市场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在和宁城老窖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勇先生探讨时,他认为,这些“种种原因”大致包括三点:第一,产品结构低、利润不高,减弱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只有中高档产品的成功,一个白酒企业才拥有持续发展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张力;第二,多数企业对品牌推广不够重视,目前的酒业竞争已经是渠道和品牌的双重竞争,但我们注意到多数企业仍然过分倚重渠道力;第三,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的区域特点加大了一个区域品牌向外拓展的成本,冬季真正的“冰冻三尺”天气状况使得企业在旺季时向外发货变得异常艰难,而这也是河套异地建厂的一个直接因素。
品牌是破局利器 宁城老窖清楚认识到目前内蒙古酒市的特点,曹勇认为,“要想改变这个格局,就需要在这三个因素中找到突破点”。显然,宁城老窖对目前“1+5”格局有着强烈的破局愿望。
在笔者看来,作为一个“破局者”的候选企业,宁城老窖最大的资源就是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宁城老窖盛极一时,尤其是在北方白酒市场是畅销品牌之一,而“宁城老窖,塞外茅台”的叫法也曾经响彻白酒市场。这样,虽然企业销售规模变小了,但“宁城老窖”的品牌资产沉淀下来了。
所以,尽管宁城老窖将本地赤峰市场作为重点区域精耕,但其品牌推广却在整个自治区进行,曹勇认为,品牌推广必须前置,这个步子应该走在市场营销的前面。当然,宁城老窖人也很清楚,现在的宁城老窖有很高的知名度,但认知度还很欠缺。这种“认知度”包括品牌的价值感、品牌的美誉度,“认知度”的提高需要企业通过品牌宣传和产品结构调整两个手段来达成。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据宁城老窖销售公司总经理徐艳征介绍,目前公司重点推广百元以上价位产品。比如在赤峰重点推广单价在300元以上的“1958”和100多元的“15年陈酿”。“高价位产品推广起来比较困难,但每进一步,都是对品牌的加分。”
除了强化品牌推广外,宁城老窖还着力打破目前的区域分割特点,力争成为一个全区性品牌。内蒙古白酒市场复杂性的最大体现就是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宁城老窖的基本原则是“一地一策”。“比如包头就是一个典型的清香型市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企业,当然先不要想着改变现状,我们的办法是也推出清香型产品,清香型的‘清王’酒就在包头推广。”宁城老窖还注意到,不同年龄段也需要不同的产品,比如“老烧坊”在原来42度基础上推出56度后,就赢得了不少中老年消费群。
尽管没有搭上前几年行业大发展的快车,但曹勇认为宁城老窖却借此机会把基酒做好了,有了品牌、有了好产品,营销只是时间问题。有一点是清楚的,在这个行业,一个品牌成功的高度,不是它曾经达到的高度或规模,而是它到最低点反弹的高度,宁城老窖目前正在“反弹”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同时也包括对旧格局的挣破!
本文标签:宁城老窖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