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著名帝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勋业无数,武功辉煌。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发动的军事征服战争,在破坏旧有文明体系的同时,贯穿了东西方的陆路交通,为不同文化区域之间文明成果的交流铺平了道路。从而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甚至对中国蒸馏酒(白酒)的产生、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蒸馏酒 所谓“蒸馏酒”,即以特制蒸馏器将发酵所得的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热蒸馏后所获得的酒饮料。蒸馏工艺的运用过程,就是对酿酒原料中有益成分提纯过程。现代人们所熟悉的蒸馏酒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兰姆”等。
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威士忌是大麦等谷物发酵酿制后经蒸馏而成。兰姆酒则是甘蔗酒经蒸馏而成的。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蒸馏酒,属于谷物型蒸馏酒。历史上有“烧酒”、“高粱酒”等称谓,在中国以白酒呼之,多有与黄酒相对之义。
中国蒸馏技艺的历史考证 考古发现表明,远在东汉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蒸馏技术。但那时的蒸馏技术主要应用于炼丹烧汞。蒸馏技术真正使用于酿酒,则是始自元代——明代药学家李时珍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四·烧酒》) 。而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所记载:"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清·章穆撰写之《《调疾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元·忽思慧) 曰‘阿剌吉’。番语也,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 都从不同角度考证出了蒸馏酒实出于有元一代。
从经济、政治、科学文化角度考证,蒸馏法之出现不仅需要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更实与时代之经济发展进程和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相伴相随、互为因果。中国蒸馏白酒出于地理偏僻之川渝泸州之地,则更多的需要从历史的必然与偶然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探究。
蒸馏酒技术传入中国 ——成吉思汗军事征服活动的一个副产品
公元1219年,因商队被劫、信使被杀事件,成吉思汗发动了对花剌子模的战争,拉开了蒙古帝国百年大征西的序幕。
据《元史》记载,战争中,成吉思汗要求他的军队俘虏当地工匠,随军为战争提供技术服务。这些工匠,跟随着蒙古大军,如种子一般,把他们的技术传播到蒙古军队所能到达的地方。
保留保护技术工匠的政策,在成吉思汗去世后,依然被严格遵循着,随着蒙古帝国征服行动的扩大,征服地域的增加,中原的、中亚的、阿拉伯的、钦察的、斡罗斯的工匠们跟随蒙古军队往来穿梭于从长江黄河流域到多瑙河、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在把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带到西方世界的同时,也把西方,特别是阿拉伯人的先进技术,如天文学、医学等,带回了中国,这其中就包括阿拉伯人的蒸馏酒技术……。
蒸馏酒技术在中国的消化吸收 ——民族文化多样性交融的例证
12世纪,阿拉伯人把制取香料的蒸馏技术应用于酿酒。 据说当时蒸馏得到的烈性酒并不是饮用,而是作为引火物或溶剂,后来又用于药品。
阿拉伯蒸馏酒称做“Arrack”,随蒙古军东传中国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其译音“阿剌吉”成为了蒸馏酒的代称——该称呼最著名的运用要算是《饮膳正要》(元·忽思慧),这本献给元文帝论述吃喝养生的著作,第一次明确记载了蒸馏酒——阿剌吉和酿酒蒸馏器。
阿拉伯工匠带来的蒸馏酒技术被消化吸收,融合发展出中国的蒸馏酒——白酒,则是发生于四川泸州地区。这是一次外来工艺与本地传统工艺的技术融合。然此次融合并非偶然,而是有三大先决条件:
一、四川地区的悠久酿酒传统,使消化吸收具有人才基础。
四川酿酒传统建立于较长时期内的粮食相对富裕和政策的宽松之上。都江堰灌溉既成,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而谓天府之国,不乏酿酒之粮。
自禹王定论“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后,各朝各代几乎都颁行禁止或限制酿酒政策。但四川地处闭塞,交通不便,中央政策多有不达或执行不力者,因而民间私酿盛行。泸州所处川南地区,元以前一直属于边疆区,政府为维持边防,更对私酿持容忍有加,甚至曲为照顾。所以在川南黔北地区,形成了中国最为著名的酿酒区,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种传统,造就一大批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酿酒工匠,为接纳吸收外来工艺,提供了素质极好的人才储备。
而同时,正是由于成吉思汗时期制定并延续下来的善待工匠等“技艺之人”的政策,使得四川本土酿酒工匠得以幸存,并得以对外族的酿酒技术进行学习、吸收,从而使得四川地区的酿酒业率先完成了东西方酿酒技术的融合,也成为了中国蒸馏白酒的成型之区。
二、泸州地区水土、气候资源原生优势,使得吸收消化有了客观环境基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泸州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农作物原生资源优势。四川省南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118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无霜期300多天,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尤其是这里水质纯净,适宜酿酒。这一区域盛产好酒的又一因素,是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用其酿出的白酒,在品质和风格上堪称极品。现今,这一区域以“中国顶级白酒原产区域带”而著称,被称为中国的“波尔多”和“中国酒谷”,其中孕育了泸州老窖等中国最著名的高档白酒品牌,泸香型也成为响誉中国的三大香型酒之一,进而促成了泸州浓香型白酒在全国市场的覆盖率,泸州浓香型白酒巨大的生产能力,以上则形成“泸州原产地”有力支撑。
联合国粮农和教科文组织认证:地球同经纬度上,只有沿长江两岸的泸州才能酿造出纯正的浓香型白酒。国际组织权威证词是“原产地”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召号力。
三、蒙古军队和南宋军队在川南地区的长期对峙,提供了技术长期交流的机会。
公元1243年,蒙古军队和南宋沿重庆、泸州一线展开攻防战,这场本以为会很快的战争,形成了对峙状态,时间长达36年,直到1279年重庆陷落后才告结束。长期的军事对峙,对当地经济生产破坏巨大,但军事需要,也使某些种类的经济畸形发展,包括税率较高的酒类消费——而驻军本身就是酒类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蒙古军队带来的阿拉伯工匠与当地工匠开始了技术交流与融合。蒸馏工艺与中国传统的曲药酿酒技术在川南泸州发生碰撞并结合了起来——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宋蒙四川战事结束45年之后,泸州酿酒师郭怀玉酿造出了具有现代白酒特征的大曲酒,自此中国蒸馏酒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中国“国粹”之一而沿传至今。
国际品牌——成吉思汗酒 成吉思汗发动的征服浪潮,过去了八百多年,因战争、屠杀而结成的仇恨已成过眼烟云,后世开始享受蒙古帝国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世界范围的文明大交流。在西方,火药、印刷等技术传入,促进了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最终埋葬了封建制度;在东方,带回来的西方和阿拉伯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天文、医学、农业、航海等注入了新的活力,奠定了中国近代版图基础,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组合。中国的蒸馏白酒,就属于这种文明交流碰撞的成果之一。
历史总是以某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表现其神秘,八百多年前,以出色的机动力闻名的成吉思汗蒙古大军或横扫或席卷,或摧枯拉朽或风荡残云,多少强悍勇猛的部落、国家,凡蒙古军兵锋所及,几乎都是立时坍塌,顷刻瓦解,极少形成耗时费力的长时间对峙作战。偏偏在地势不算险要,战力远非强大的西南一隅,蒙古铁骑徘徊困顿了36年,而随军的阿拉伯工匠遂得以长期滞留于此,与当地工匠发生交流融合的机会和时间都大为增加——于是,那场战争被遗忘之后,其副产品——蒸馏酒技术工艺——长存流传了下来,造就出世界四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泸州地区也作为我国高品质蒸馏酒的产地,享誉整个世界。
二十世纪,成吉思汗酒业集团在四川泸州建设酿酒基地,酿造出品高档蒸馏白酒,该出品命名为“成吉思汗”……。
本文标签:成吉思汗酒 编辑: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