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林酒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改扩能项目在毕节试验区黔西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内举行。引人关注的是,本项目系湖北稻花香集团投资实施。而这也引发了贵州白酒发展模式创新的新一轮思考:依托于独一无二的酱香型白酒酿造优势,广泛整合各地、各界资源,通过资本整合、品牌嫁接等多种合作形式,分享酱香资源,塑造黔酒整体的鲜明品类形象,并打造贵州的酱酒生产核心产区地位,推动企业个体加速发展以及行业整体壮大。
自11年以来,贵州白酒整体发展的愿望与呼声日益高涨,在5月份的贵州省白酒企业代表座谈会上,很多企业代表提出,白酒是贵州的特色产业,而且对相关产业及就业的带动力很强,应该在充分发挥茅台龙头作用的同时,坚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贵州白酒”整体品牌的宣传力度,打造“贵州白酒”整体形象,以合力促发展。
贵州白酒的合力从何而来?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黔酒布局并不平衡,呈现出茅台独大,二线梯队跟进不足的硬伤,除茅台、国台、习酒、赖茅系列成员等少数品牌之外,大多数酒类企业都已退守贵州省内;在地域分布上,则以遵义为代表的黔北地区知名度较高,无论是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居于领先地位,黔中、黔南等地区虽有贵酒、安酒、青酒、贵州醇等名动一时的优秀品牌,但整体知名度不高,酒类产业形象不够鲜明。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反观近邻四川,却已呈现出区域联动的集群式发展格局,以“中国白酒金三角”为带动,以“六朵金花”等传统名酒为龙头,地方名酒已经全面铺开,积极拓展外围市场的同时,像宜宾、泸州、绵竹以及成温邛一线的行业地位不断提升,“酒城”“酒都”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川酒品牌的重要背景基因。
两相对比,黔酒合力的短板便体现在区域产业形象的塑造传播方面。
酱酒研究专家、左右脑策略咨询机构总经理权图对《华夏酒报》记者分析说,由于川浓黔酱的传统行业认识,贵州与酱香型白酒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作为一个产区的概念,中国有80%的酱酒产自贵州产区,茅台镇则是包含在赤水河产区里的核心小产区,而赤水河产区又包含在贵州产区内的自然产区。”
权图认为,产区品牌是企业品牌的重要背书,像茅台镇所产的酱酒和其他产区就大不相同,形成了一个高端的、特殊的小品类,“其品质和品类地位都具有不可复制的差异化元素,既满足了消费者的感官享受,同时也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这正是区域产业形象的重要价值所在——品质和品牌的双重提升作用。
所以,整个贵州白酒合力的品牌集群效应,应该围绕酱香型白酒这一核心优势,由区域产业形象和品类质量特征等综合因素共同组成。
事实上,早在2009年,贵州省政府就印发了《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建设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将集中打造三大“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其中,黔北地区基地以遵义和毕节地区为主,当地以茅台为龙头的白酒产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是贵州最重要的白酒产区,而黔中地区则以省会贵阳和安顺为主,当地如安酒、贵酒等传统品牌在经历了体制改革后已焕发出蓬勃活力,黔南地区的代表性品牌则是青酒、匀酒、贵州醇等,这些品牌在经过多年传播之后,普遍具有广泛的市场知名度,发展前景良好。
或者说,贵州白酒先天已经具有了区域产业形象的优秀底蕴,关键在于善加利用,寻求不同地区的差异化定位和个性化竞争力,为单个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空间和背书支持,借集群效应提升黔酒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标签:怀酒 编辑:阿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