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德诚桃李芬芳春满园——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办学纪实引题题一题二
2012年9月,甘肃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民生实事就业项目畜牧兽医岗位工作人员录取信息公布,全省14个市(州)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共录用1108人,其中 563名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50.81%。该校毕业生参加此项目招考已连续3年录用人数超过50%。连续多年98%以上的高就业率已成为该院最亮的一张名片。
2012年6月28日,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省教育系统唯一受到中组部表彰的基层党组织。
2010年12月18日,该院与甘肃威龙有机葡萄酒有限责任公司“校企联姻”创办的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揭牌成立,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协调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高校联合办学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抓住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立足地方,依靠行业,创新办学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逐步形成了诸多优势和亮点。
怎样办大学、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学院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该院坚持实事求是,适度规模,内涵发展,确立了“坚持以市场经济的思维谋划学院发展,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学院工作,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谋划人才培养,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专业竞争优势和整体办学实力,努力办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办学思路;确立了“把学院建成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集教学、生产、科研、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国家骨干高职学院”的目标定位;确立了“培养面向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规格定位;确立了“立足甘肃,联系行业,面向全国,为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畜牧业输送高级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服务面向定位。
该院在明确办学思路的基础上,立足历史积淀,逐步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己任,创新办学机制,构建‘双师’团队,做强‘农’字专业,突出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继承“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学院精神,秉承“自强、明德、尚能、笃行”的校训。在锐意进取中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务实、奋进的领导集体,在无私奉献中培养出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真抓实干中不断谋求改革的新思路和发展的新举措,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整体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走上了健康稳定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该院在专业建设中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的路子,重点在专业特色上下工夫。围绕甘肃“牧业兴省”和“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在学院60多年的专业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创办特色优势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传统专业改造、新专业建设、专业整合等,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品牌)专业。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巩固加强畜牧兽医类、机械工程类等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的专业,重点支持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积极扶持农业机械、电子信息、食品科学和葡萄酒类专业的建设。重视专业的交叉融合,开发农工学科相互补充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及工厂化养殖业等专业,提升专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建设步伐,建成了4个葡萄酒类专业。截至目前,学院有畜牧、兽医、农业机械、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学、葡萄酒等8大专业类群,建成了特色鲜明、紧贴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37个高职专业。
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和行业的参与,企业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保障,也是学院与企业双方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增强各自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学院先后与14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协议》《校企合作办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加大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成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共同制定、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校企合作教材,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学院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条件,每年按照教学实际需要,与实习基地签订协议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及工学交替教学班等教学活动。在校外实习基地一边顶岗实习,一边组织教学,工学结合完成学业。通过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使专业教学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以生产流程安排教学,以解决问题组织教学,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工学交替”的教学特色,育人质量明显提高。学院与企业深度融合,密切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使双方围绕合格人才的培养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从而实现了双赢。
该院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学生从二年级开始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以企业冠名的定向班,开设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对企业岗位所需技能集中训练,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先后开办“大北农班”“北京伟嘉班”“威龙班”“酒泉奥凯种子机械加工班”“禾丰班”“兰州庄园班”“新疆金特班”“西安青松班”等10多个校企合作班。2010年12月,与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校企联姻”创办了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积极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及岗位需求,与企业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需要。学院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观摩认知,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来院开展实训教学和技术培训,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订单培养”使学生熟悉特定企业、特定岗位、特定工种,为学生就业搭建了“直通车”。
以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实训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逐渐建立了布局合理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中央、省财政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 1800万余元,学院配套1500万元,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成多媒体录播室、PLC工业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农机实训中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室、兽医实训中心、特种动物养殖场等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了万只规模鸡场,千头规模种猪场和百头规模牛场。更新了家畜繁育、电工等12个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引进社会资金建成160台(套)的微机实训室2个。同时争取省财政和甘肃威龙葡萄酒有限责任公司专项资金800万元,建成“葡萄酒研发中心”及 “葡萄酒检测”等4个实训室。学院现有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实训室)96个,涵盖了全院所有课程的校内实训项目,能满足现有37个专业、28个国家专业技术工种的培训和实验实训需要。不断优化的实训条件,充分保障了实训教学的需要,极大地提升了实训教学质量,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的高技能源于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学院坚持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学院每年选派教师脱产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高等院校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并参加技能等级考试;充分利用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术素质。先后选送在职教师200多人(次)到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进修学习,到企业顶岗锻炼。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学院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明确了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培养方式和考核制度。新教师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培训,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每位新上岗教师必须配备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责任到人,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教师进修提高。根据学院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需求,学院制订了相关人才引进办法,并提供优惠待遇。近三年择优录用硕士研究生8名,本科毕业生40名。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农机化研究院及推广、生产单位聘请客座教授42人;从企业、畜牧、农机站(所)聘请实训指导教师68人。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有23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2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内外结合、结构合理、以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核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9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8人、中级职称103人;有硕士45人,博士2人,在读硕士20人。学院累计培养并认定81名教师具备“双师型” 教师资格,16人被确定为院级学科带头人,30人被确定为系(部)级学科带头人。先后有18名教师被教育部、农业部、省委、省政府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农业部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先进工作者”“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等荣誉称号。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该院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教务处、系(部)抓第一课堂,院团委抓第二课堂,学生工作部抓日常管理”的工作模式。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了《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规划》,以素质教育的理念设计和规划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组建了30多个学生社团,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办了团刊《青年之家》《学生工作》《祁连文学报》等,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成长、展示自我、表达思想、反映情况的平台。
大力培育先进校园文化,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文化氛围,构建“大型活动届次化、小型活动系部化、社团活动规范化、班级活动日常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形成了“年年有主题,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引进企业文化,营造“企业元素进课堂,工业文化进校园”的氛围,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校企文化一体化。
举办专题报告、经验交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院定期举办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专题报告会。每年举行一次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每两年进行一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将辅导员撰写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成《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践与探索》,不断总结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促进了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教学生产实习和科技“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组建的畜牧、农机科技志愿者社会实践队,长期服务于周边地区的养殖和饲料加工企业及农户,现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以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得到锻炼”的浓厚氛围。参加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有23人获奖;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4人获奖;甘肃省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有17人获奖;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第四届英语口语大赛有3人获奖;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第四届计算机技能竞赛有4人获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省赛区有3名学生获奖。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7人(次)。学院连续举办了4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与学生3500人(次)。学院团委先后3次被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等八部委评为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先后有20人和7个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队员”“优秀指导教师” “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有一名同学被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
该院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训实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院畜禽养殖实训中心,形成了动物防疫、饲料营销、养殖场经营管理等系列化技术服务,产品和技术辐射河西各地市及白银、兰州、定西、天水和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鸡苗100多万羽,种蛋300多万枚,种猪4000多头;指导凉州区、民勤县、永昌县等区县新建养猪小区30多处,指导沙漠放养养鸡户100多个,带动3800个养殖场(户)增收致富。动物医院每年诊疗病畜5000多头,冻配黄牛2000多头;举办畜禽养殖、疫病防治、检疫检验、家电维修、农机具维修等培训班100多个,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创业型农民培训工程,专项培训创业型农民4000多人,培训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 1.8万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员已成为当地发展养殖业的带头人。
该院始终把招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集招生就业处和各相关部门研究就业问题,学习和研究国家和省上关于毕业生的就业政策,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学院在各系成立了就业工作小组,由系党总支书记担任工作小组组长,责任到人,切实保障就业指导工作层层落实。
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结合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就业形势,教育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和思考自己的择业欲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走好职业发展的人生道路。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来院座谈交流,传授创业经验;邀请知名企业经理来院作专题报告,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找准工作定位,提升创业信心,提高竞争能力。
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学院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通过召开校园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和就业信息网发布就业信息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学院不仅创建就业信息网站,开通了教育部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共享了甘肃省人才市场就业信息,而且与省内高校共建就业招聘资源互享,开通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积极号召毕业生参加网上招聘活动,大大拓宽了就业市场。
大力宣传就业政策,落实民生项目。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号召毕业生积极响应甘肃省实施的“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进村社计划”等8项毕业生就业惠民政策。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拓就业渠道,与大北农集团、上海大众等100多个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打造了一条学生就业的“绿色通道”,形成了“全院同心、师生同力、校企同盟、学生同行、保障同步”的就业模式。
加强跟踪调查,关注就业质量。为了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每年3月份和12月份学院安排相关教师赴企业安置、签订就业协议,回访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实地调查顶岗实习情况,面对面与学生、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切实了解学生的愿望和企业的需求,悉心听取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课程内容,适应市场需求,确保就业的高质量。
该院各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业区域分布在西北五省区及“长三角”“珠三角”等 20多个省市(区),就业面向兽药生产、疫病防治、饲料加工和营销、养殖、机械制造与装配、汽车制造和维修、电子电器生产与检测、食品加工与检测、农机管理与运用等行业。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的赞誉和社会的肯定。高就业率带来的是招生的火爆,近年来招生规模逐年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10%。
海阔平两岸,风正一帆悬。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必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执着的努力,书写高职教育更加华美的篇章!
来源:甘肃日报 马顺龙
本文标签:威龙葡萄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