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风雨,五十年的升华,五十年的跳跃,声名远播的德山大曲从湘西北的一个水乡小城——常德,已经走出了三湘四水,走到了大洋彼岸,一次又一次的殊荣为这一高质量、高档次的玉液琼浆镀上了一层层金辉。早在60年代,共和国仅仅只有8大名酒时,它就成为身裹“银奖”的全国“亚酒”,后来在国际性和全国的多次评酒会上也曾披银戴金,按它的品味和质量来说,称它为“国酒”一点也不过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德酒重“硬”不重“软”,重生产不重宣传,特别是忽视了对德酒文化的发掘。其实德酒文化的底蕴是源远流长的,前文已以很长的篇幅述说,恕不赘述。这里要提到的是,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酒所在地德山到临澧,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开发长廊,第一个进入湖南的英国轮船在津市泊岸。悠久的湖乡文化与境外的舶来文化早就实现了接轨,那时的德酒就已经成为了各种肤色饮客的杯中之物。
德酒成为“国酒”最大的优势是: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酒窖。闻名遐尔的“茅台”、“五粮液”之所以成为“国酒”,除了诸多因素之外,与酒窖是分不开的。德酒的酒窖已经通过了全国酒界的专家学者的认定,无论是它的历史还是它的规模,在全国白酒厂都是少见的。加上他们重用人才,不断地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品包装,可以断言,德酒一定会成为“国酒”。
对德酒的系列宣传,今天就要搁笔了。一个多月的采访写作,使笔者深刻地认识了德酒人和他们精心酿造的德酒,感受是颇多的,但最深的是,他们对受众的负责精神,对品牌质量的不懈追求。面对德酒人的真诚、实在和诚信,那些被“利”所熏、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的作甬者会深感汗颜的。笔者真诚地希望,各级领导和有实力的企业家对德山酒业予以关怀并投资,用最快的速度把德山酒业打造成全国酒界的名牌企业。本文行将结束的时候,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祖亮,德山酒业公司董事长曾卫国委托笔者向关心德山酒业的领导和热爱德酒的饮客致以真诚的谢意。
本文标签:德山 编辑: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