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端起一杯芬芳四溢的德山酒时,很少有人知道它有着一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早在北宋年间,常德城区西去5公里处,有一方花木峥峥、修竹繁茂的风水宝地,滚滚东去的沅水一弯清流在这里擦身而过,这就是自古有名的河洑山。据说河洑下住着一位姓崔的老婆婆,在山下开了一座酒店,她每天挑沅水酿酒,这种酒不仅其色清亮,其味甘甜,而且饮后香人心脾,久而久之,崔井婆、崔井酒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这是一个春阳稀洒的日子,修居在河洑山上的道长张虚百,到朗州(今常德城)遨游一番之后已是黄昏,他拖着倦乏的身子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崔婆酒店,正准备落幡关门的崔婆忙给老道端上了两碗酒,道长酒下肚后曰:“此酒虽美,确非仙品,真是辜负了这块宝地。”平日吃斋的崔婆和道长接上了话题。道长说:“每天到沅水挑水不是太苦?你何不在后院打一口井。”崔婆摇了摇头说:“打井谈何容易,我一个孤老婆子哪来那等力气。”愁眉善目的道长笑了笑说:“真心打井,有何难哉?”这时,道长在崔婆家的后院指了指说:“就在这里打口井吧!”说罢一晃身就不见了。第二天清晨,崔婆起床打扫后院,神奇地发现就在道长手指的地方出现了一口小井。崔婆舀起一瓢水,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她尝了一口,只觉得这井水清纯甘冽,回味绵长,是地地道道的上乘佳酿,比自己煮的酒不知要好多少倍。当崔婆打开店门时,又见道长坐过的桌子上有一白绫,上书“武陵溪畔崔婆井,天上应无地上有,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
从这以后,崔婆酒的名气更大了,连朗州府衙的官员也纷纷跑来一饮为快,后来张虚百的师兄吕洞宾南游归来,路过朗州,被崔婆酒迷住,一饮几十碗,回到白云洞醉卧三日不醒,正好印证了白绫上的诗。从此,崔婆井的酒代代相传,崔婆酒从此改名为德酒。她的蒸煮法、吊酒法是中国原始的酿酒法,崔婆也因此而成为中国酿酒的鼻祖。
本文标签:德山 编辑:阿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