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探病,拎上一大袋红糖,“是竹园红糖哦”;家里要照顾“月子婆”,特别托亲友从竹园带些红糖回来;着凉受寒,来上一碗浓浓的竹园红糖煮的姜汤;女生“那几天”,竹园红糖煮水喝……这些都是红河州人最熟悉不过的生活片段,平时家里常备一些,做菜调味也是极好的。
近日,云南红涉足手工红糖生产的消息让人吃了一惊,云南葡萄酒扛鼎企业此次跨界之举意欲何为呢?来到弥勒,我们见到了云南红集团旗下弥勒神酿葡萄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伟,一个土生土长的弥勒汉子。
红糖是家喻户晓的食品,被誉为“中国巧克力”。据《本草纲目》记载,红糖性温,味甘甜而不燥,润心肺,缓肝气,和中助脾,补血破淤。中医认为,红糖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活血化淤之效,特别适于产妇、儿童及贫血者食用。红糖妙在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也就是俗称的温补,其所富含的葡萄糖释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快速补充体力。俗话说“女子不可百日无糖”,指的就是红糖,当然,男子食用也颇有益处。
“中国好糖在云南”,这是云南红糖在全国糖业内的口碑,而“云南好糖出弥勒”,这是云南人长久以来的共识。弥勒县竹园镇海拔低,一年中日照时间长,且水源丰富,形成了优质的甘蔗种植区,素有“甜蜜蔗乡”的美誉。这里多龙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高原深层地下水水质优越无污染,人畜直饮也无妨,难怪灌溉出的甘蔗美名远播。
怀感恩之心,竹园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开展绿色古法种植,顺天时、尊节气,用汗水浇灌出最好的甘蔗,并用智慧凝结成一门独到的手工制糖技艺,世世代代沿袭至今。《中国药典》有言:“竹园红糖补血,用于产后虚脱等症状。”《中国土特产大全》记载道:“以竹园红糖质量最佳,色彩鲜、式样好、杂质少,驰名全国。”
听了刘伟的介绍,我们拿起一块竹园红糖细细端详,类似巧克力但较之偏红的颜色述说着特有的中国个性,表面凝结平滑,阳光下透着晶晶亮的光泽,稍一用力就能将其掰开,内有细密的气孔,仿佛每一粒结晶都在呼吸,让人禁不住含食一小块。就是这一方巴掌大的糖块,却完全保持了甘蔗原有的营养,凝聚着一代一代竹园人的智慧与心血,让世人称道那传承百年的精湛工艺。
我们的赞叹声让刘伟不由得更加自豪,继续款款道来。沥榨是古法手工红糖制作的第一步,和大工业生产红糖的精细超微过滤不同,手工红糖只能用沥榨的次数尽量保证去除杂质。现代科技超微滤透膜虽然彻底过滤了甘蔗渣,却也折损了其中最宝贵的糖蜜和营养,这就和人生一样,有得有失。当然,轻微一点点的沉淀物对手工红糖来说是瑕不掩瑜的,反倒显得更加原生态。熬煮的工序是最考验手艺的,土灶、连环锅、流沙拉丝锅……光是用具就有很多讲究,熬煮的时间、搅拌的速度、火候的把握,样样都有门道。糖浆冷却成型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如何让糖浆均匀降温、凝沙分层更加均匀,其中颇有学问。就是这样一道一道纯手工制作,才成就了现代大工业无法复制的纯真味道。
手工红糖虽好,却并不是高利润的项目,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见不到效益回报,那云南红此番跨界到底为了什么呢?刘伟坦言:“还是那句话,不能浪费这片大好的土地,更不能让这门弥勒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失传啊!”云南红一直秉持“借一方宝地,兴一个产业,树一个品牌,富一方百姓”的宗旨,践行“做人做到真善美,酿酒酿出色香味”。刘伟说,无论是酿酒还是发展特色农产品,云南红都强调一个“真”字,敢把品质交给大众的舌头去评判。
云南红并非简单地涉足手工红糖生产,而是启动了弥勒原生态手工业保护项目,在保护那些快要失传的传统手工红糖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展开市场试水,研究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之道,从而给大众提供真正放心的食品。刘伟笑道:“我们使用的甘蔗都是坝子里最好的26号甘蔗,他们好比一株株在温柔乡里长大的贵族,粗壮光滑,端正挺直,富有光泽,松脆多汁,纤维少。而制糖都是聘请有着数十年经验、手里有绝活的师傅进行,保证出品质量。”
云南红还进入高端生物发展领域,例如,八角、草果、花椒等使用香料的绿色有机种植,与云南省香料研究所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高原特色农业项目。刘伟坦言:“现在除了葡萄之外,想种植一些新的安全的东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虽然收益不大,但绿色有机食品能让百姓吃的更健康、更安全,我们力争每一步做到做好,认认真真的守护这些最古老、最原生态的东西。云南红将因地制宜,把特色纯生态食物推广到更多的地方。”
本文标签:云南红 编辑:阿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