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些年的电视荧屏,歌唱类节目层出不穷,火爆了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算得上是节目和商业双赢的好范例。不过相对于这些新近冒头的歌唱类赛事来说,1984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拥有30年历史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无疑是中国歌唱类赛事的鼻祖和先驱。今年,由洋河股份冠名的蓝色经典·天之蓝第十五届青歌赛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新世纪以来,青歌赛的吸引力和收视率都呈下滑趋势,电视节目日益丰富多彩、形式多元的各类比赛大量出现,对青歌赛的冲击恐怕最为显著。观众热衷的那些比赛,包括央视自己创办的“星光大道”,实际都是选秀节目,注重的是秀场气氛,看重的是评委、演员、主持人之间的互动,选手的背景和经历才是煽情的要素。至于艺术功底,仅仅是诸多看点之一。有的节目还是引进的版权,其娱乐效应和收视效果早已久经考验,形成模式。近些年成名最快的歌手几乎都来自这些选秀节目,相比之下,青歌赛的获奖歌手反倒默默无闻。面对这些选秀节目,注重唱功的青歌赛,其竞争力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但是,随着创新元素的增加,由洋河冠名的“蓝色经典·天之蓝第十五届青歌赛”焕发出了全新的光彩,从中我们能够看出青歌赛作为国内最具专业性的歌唱比赛,它自有其存在的意义!
权威且专业 推出乐坛“恒星”
相对于更具商业味道的“中国好声音”以及更多类似的歌唱类比赛来说,这类赛事传达出的是粉丝的狂欢,打造的是一个个依托于赛事节目本身的高亮的流星。而青歌赛则不同,其“权威、专业”的赛事形象,虽然更小众一些。但是正如担任了多届青歌赛导演的秦新民说,这是一个完全由本土原创的全国性电视赛事,担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普及音乐知识、为国家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音乐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是任何比赛不可替代的。他的观点得到众多音乐家的认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认为,尽管目前荧屏比赛五花八门,但必须保有一个权威性很强的国家级赛事。
30年来,青歌赛为中国歌坛输送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众多获奖者成为中国顶尖的歌唱家。彭丽媛、宋祖英、毛阿敏、阎维文、韦唯、蔡国庆、谭晶……青歌赛造就的艺术人才可谓繁若星辰。与普通娱乐选秀节目推出显赫一时的“流星”相比,青歌赛在高端性和高雅程度上鹤立鸡群,含金量极高,推出的是乐坛“恒星”。
所以说青歌赛所要追求的并非是一场热闹而浮夸的粉丝盛宴,而是一个挖掘“乐坛好声音”的重要渠道。
创新与坚持
从开始不分唱法、没有原创、事先录制、只比唱歌、尚属小众的赛事,发展到今天有三种唱法、鼓励原创、现场直播、兼有艺术素质考核、备受大众瞩目的比赛,30年来,青歌赛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程。青歌赛引导着人们感知与品味美声的奥妙、民歌的悦耳、流行的时尚,成为秉持健康创作理念和坚持在创新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的成功范例。
相对于更易流行,更受到电视节目青睐的流行歌曲来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因为受众面比较小,就容易被忽略,但是这两种唱法所蕴含的文化传承性,尤其是民族唱法所包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而目前只有青歌赛兼具三种唱法。
张千一、李海鹰、顾欣、金兆钧等一批音乐家都力挺青歌赛,认为在各类比赛里只有青歌赛是唱法最齐全的,而且最注重演唱艺术本身,如果没有青歌赛,起码在美声和民族唱法领域就失去了一条发现人才、举荐人才的重要渠道。
坚持与创新兼具的青歌赛,其意义并非只是一个歌唱类比赛节目的存在,更大的意义在于青歌赛更是一个歌唱形式,歌唱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正是因为坚持专业和权威性,和打造歌唱形式、歌唱文化传承发展平台的目的,青歌赛的没人看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关注青歌赛的更多的是具有相当音乐素养的观众,可以说青歌赛的受众虽数量不多,但却是分量十足!因此青歌赛所要达到的效果并非是一场场热闹的娱乐盛宴,“青歌赛没人看”的质疑声音也就不攻自破。
本文推荐:白酒招商
本文标签:青歌赛 编辑:阿喃